最後更新時間: 2023-08-25
DAY 6
常常在告訴自己除了上班和陪伴家人以外,還要找時間做自己的事,我很喜歡獨處,所以只要有比較長的獨立空閒,我就會先預想可以做什麼事。
因為想做的事情很多,時間卻很有限,若第一件事做比較久,其他好幾件事沒做到,反而產生了焦慮。
明明這些事沒做也不會怎樣啊,不會影響工作,也不會影響生活運作,怎麼會這麼容易開始緊張。
這麼多事情當中,有四件是我目前比較重視,而且也可以輕鬆在空檔執行。
三件主要想做的事
1.閱讀
大約5、6年前,我開始會翻書來看,接著為了要跟小孩共讀,我也開始踏入了久違的圖書館,後來開始愈借愈多,從一本書當中,還會推薦衍生出好幾本,然後再繼續延伸,因此待看的書非常多。
還好很多熱門書籍都要先預約,通常會等好幾個月才能拿到,才不會被未看的書追著跑,不過借閱期限是30天,是也常常來不及看完。
其實書要慢讀,我也常常這樣提醒自己,有吸收才是重點,讀不完,可以續借、再借一次、或是直接買回家。
延伸閱讀: 圖書館的寶藏!免費電子書的資源等你探索
2.聽podcast節目
有好幾個是我持續在聽的,種類有心理學、教養分享、科技趨勢、閒聊話題,有的要非常專心聽才懂,有的可以邊做家事邊輕鬆聽。
長度大約15分鐘到一小時不等,非常適合在坐車、走路、做家事的時候聽,覺得現在有這項服務真好。
延伸閱讀: 【待在家學什麼】在家務時刻中學習與放鬆,9個Podcast頻道推薦
3.寫文章
寫文總有枯竭的時候,而且覺得寫得不夠好、找圖找很久、感覺沒價值、沒時間等等因素,就停止寫文了。
這次參加小金魚的日更計畫,有夥伴一起前進,感覺被推著執行,以往把創作寫文的排序排在有空的時候,現在會提醒自己要優先排第一位,能夠感受到踏實。
4.讀電子報
近2年才開始知道有很多人以電子報的方式在經營社群,我也陸續加入了好幾位,之後的都是原先追蹤再推薦的,然後愈長愈多。
大部分收到的電子報內容,以思考性和交朋友態度的內容為多數,我喜歡他們可以從一件小事,衍生出獨特的觀點,試著了解他們的思考邏輯,漸漸地,我也會嘗試「有感」的去體會平常生活的大小事,好處是能夠培養自己更有同理心,並且可以影響孩子的性格,這真的是可以長期執行的方法。
總結
我可能是因為生活沒有明確的重心和目標,才會什麼都想抓,然後每天灌一點焦慮給自己,但未來我想要的樣子,就是要從現在開始累積過程,找到規律之後,或許就可以更加平順,心也會比較不會這麼浮動,如果你們有一樣的症頭,分享一下是如何趕走這無謂的焦慮吧。